來日方長
發(fā)布時間:2017-11-28     瀏覽量:2297   分享到:
來日方長
10月份給自己放了1個月假,沒有再看新書。一是因為要考試,心里挺亂的;二是工作和生活上有一些瑣事,需要花些心思去處理。月底去西安,主要是考試,順便見了兩位老朋友、去了幾個博物館、逛了茶博會,最重要的是,總算在省府找到了一個還算稱心的書店,這對我來說算是最大的收獲,至少在隨后的一段時間里,去省城這里會是一個讓我留戀的地方。
回來后,參加了家里小孩的婚禮,看著90后把結(jié)婚典禮辦成了一場個人才藝秀,讓我頗為感慨。我結(jié)婚也不過才3年而以,感覺自己已經(jīng)古板的像在上個世紀。從9月份開始,工作上也發(fā)生了一些變動,從之前的技術崗位轉(zhuǎn)為管理崗位,10月份一直在適應這樣的轉(zhuǎn)變,事情一下多出來好多,挺忙的。
這次去西安的時候,我只帶了一本書,就是綠妖撰稿的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。這本書買來很久了,在枕邊放了至少有半年多,一直沒看的理由是總覺得還缺點什么,欠火候。在這次考試的慌亂匆忙之際卻帶上,是因為在去之前,除了博物館和書店,我再沒想到有什么讓我心儀的地方,這本書的氣質(zhì)與我當時的心境比較搭配。
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的紀錄片我沒看,但大電影我看過,因為之前看過《壽司之神》這一類更高水準,講述大神級別工匠精神的作品,所以當時并不覺得有什么特別震撼的地方。在日本,匠人之所以能持之以恒一輩子做一件事,是因為手藝不但能很好的養(yǎng)活一家人,更有社會的尊重而形成的榮譽感,從而成為一種文化,再進一步提升到哲學或“道”的高度。但這些我們都沒有,在我有限的認識周圍,堅持或執(zhí)著的人,不但性格上偏執(zhí),而且很少沒有不窮困潦倒的。這也是我一直放著這本書沒讀的理由之一,不想被某種突然提升的價值或意識說教。而之所以還早早的就買了,只因為撰文的是綠妖。
我的朋友@木木非常喜歡綠妖,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,但綠妖真的是國內(nèi)目前非常優(yōu)秀的非虛構作者,喜歡往往不需要理由,這是真的。在書中最后的跋中,綠妖寫道:“在故宮采訪這些修復師時,經(jīng)常聽到一個‘隨’字。把顏色跟兩邊隨、把眼睛隨上……大致是說,修補的部分要跟原有的部分顏色找齊,隨上,直到渾然一體,分不出哪兒是原件,哪些地方是后來所補,修舊如舊。”而我看完這本書,我看到最多的一個字卻是“磨”字,組成的一個詞就是“磨性子”。鐘表室的王津說“干時間長了,性子也就磨出來了”;銅器室的王有亮說“我剛來的時候活蹦亂跳的,就是讓師傅給磨得性子”;裱畫室的單嘉玖說“磨刀刮紙就是磨你的性子”;同是裱畫室的楊澤華也說“磨刀的過程,其實就是在磨你的性子”;摹畫室搞篆刻的沈偉說“磨石頭磨一年多,也知道這是為了磨自己的性子”;而書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是木器室的屈峰,他說“在這最大的收獲的磨性子。...我以前是個火辣辣的性格,現(xiàn)在這幾年磨得越來越平...這也是一種修行。”
我不是那種火辣辣性格的人,但也確實是個急性子,喜怒行于色,脾氣也不好,心里更是藏不住事,為此說錯了話,得罪了人自己還渾然不知,雖然不至于是性格上的偏執(zhí),但的確是個倔強的人。即便這兩年自己覺得自己改變了好多,但性子是不是真的被“磨”了,答案顯然是否定的。這兩年,我以為自己多讀了兩本書,會變得比以前更睿智、寬容或是有品位,但事實也顯然不是這樣。像@木木在9月讀書會后批評我,“讀書應該是讓我們遠離憤怒,更開闊、更寬容、更有正能量。海納百川,胸懷天下。引導正能量的匯聚,才能使負能量彌散。”這樣充滿哲理的話,當時我就沒聽進去,兩個月后的今天,我不得不慚愧的承認,她是對的。
這兩年要是有機會去大城市,除了書店,必去的就是博物館。在那些輕則幾百年,重則上千年的文物面前,有再急的事,再大的脾氣都能讓自己安靜下來,再急的性子都可以“磨”慢,這也算是我的修行吧!像書中漆器室的閔俊嶸講:“古人講格物致知,你得研究這個東西,研究它其中的道理,然后誠心正意,目標明確。”這也是看完這本書,給我啟示,首先是格物,然后才是修身,順序不能亂。現(xiàn)在想來,這兩年讀書看似繁多,實則連格物這個狀態(tài)都沒達到。
在西安的時候,我拜訪的朋友之一黃老師,誠心佛法,對茶飲也很有研究,帶我去茶博會大開眼界之前,一起喝茶聊了一些過往。黃老師匯通佛理,精通茶藝也不過是三五年間的事,為此我唏噓了好久,并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傾注一生,專注于一事,有時三五年就可以。
在道別的信息中黃老師給我說了一個詞:“來日方長”。是啊,來日方長,要做自己喜歡的事。